
?
?
畢業季各高校開始引入論文檢測技術,對論文進行查重,希望以此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原創指數”。 如何利用技術手段規范學術行為,讓技術服務于學術誠信的提升,成了高校面臨的新問題。沒有技術是萬萬不能的,但技術也不是萬能的。”湖南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主任劉鳳翔認為,論文檢測系統為高校在學術不端行為方面的把關起到了推動和保障作用。但論文檢測只是一個技術手段,是對學術論文進行的末端控制,而對于高校來說,培養學生的學術誠信最關鍵的還是過程管理。學校在使用論文檢測系統時發現,有很多細節的東西不是技術可以替代的。檢測結果出來以后,概念、管理制度應該跟上。比如,一篇論文檢測后相似率5%以下該怎么處理,5%至10%又該怎么處理,這些制度需要人為思考和完善。同時,判斷一篇文章是不是學術不端,一定要人來判斷,而不是機器來判斷。“技術只能填補檢測空白,高校要做的仍是學術道德建設和加強依法治教。”王剛夫說,應該由做學問的人自覺遵守的學術道德,現在卻需要依靠技術和制度來約束,這是很可悲的。真正防止學術不端行為,提高高校學術質量,還應在法律層面和教育層面上多做努力。建立健全科學研究學術道德規范,培養能夠自覺遵守學術道德的人才,這是解決高校學術質量低下的當務之急。
?
上一篇:為了女兒獲得高招武漢教授參與論文寫作 下一篇:論文檢測應該為輔助學術誠信才是關鍵 |